冬至节气养生要怎么做

| 自迅

冬至又被称作“小年”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冬至节气养生要怎么做,我们一起看看吧!

冬至节气养生要怎么做

冬至养生4招秘诀

冬者,终也;至者,极也。对北半球而言,终藏之气至此盛极,又一年的阳气萌茁也由此开始——太阳直射点即将从南回归线北移,白昼会逐渐延长,天光破晓的时间也会越来越早。我国有冬天“数九”的习俗,一般是从冬至日起。

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,也是夏病冬防、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,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”可见冬至养生需格外重视。

1、防寒保暖

冬至是“数九”的开始,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。在寒冬季节,对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冠心病患者来说,要特别提高警惕,谨防发作。建议大家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,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,又要柔软宽松,不宜穿得过紧,以利血液流畅。

其次,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,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,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。

另外,外出时注感保服,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附近最少出门,适度运动。尤其是有晨练习惯的人也应当注意,最好不要天不亮就出门锻炼,此时天气阴冷寒气重,而锻炼后皮肤毛孔是张开的,特别容易受凉,诱发感冒和偏头痛等疾病。

2、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

冬至后,天气寒冷、阳气伏藏,顺应这一变化,此时养生当注重于“藏”,早睡晚起,保持充足的睡眠,勿过度操劳。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不可大汗淋漓。

同时保持精神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不要强求名利、患得患失,避免急躁发怒,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,阴精蓄积。不可大汗淋漓。同时保持精神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不要强求名利、患得患失,避免急躁发怒,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。

3、晚上泡泡脚

正所谓“寒从足下生”,在中医的阴阳属性上,寒邪属阴,下半身属阴,所以冬天腿脚的保暖尤为重要。对于血寒的人,可以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。泡脚的时候,最好选用高一点的塑料桶或木桶。

一是可以将整个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。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,也不容易凉。如果头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。根据个人喜好,还可以加入几片姜或些许盐,也有助于驱寒和治疗脚部皮肤等疾病。每晚睡前泡脚,发汗驱寒还有助于预防疫毒。记得出汗后,要及时擦干或更换衣服。

此外,怕冷的朋友早上起来的时候,也可以喝杯姜糖水,能温脉养血。

4、饮食以温热为主

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。因为冬至过后,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,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以发挥其滋补功效,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。

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,如食用糯米、大枣、桂圆、芝麻、韭菜、木耳等,少吃冷饮、海鲜等寒性食物。

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,阳气开始萌芽。顺应这一趋势,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,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、枸杞、韭菜等药食。

鸡、甲鱼、桂圆、荔枝、胡桃肉、木耳等食品,不但味道鲜美,且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及钙、磷、铁等多种营养成分,不仅能补充因天气寒冷而消耗的热量,还能益气养血补虚,对身体虛弱的人尤为适宜。

花生、核桃、栗子、榛子、杏仁等坚果,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食物。由于坚果性味偏温热,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,而此时天气较冷,适当多吃一点坚果有御寒的作用,还有助于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。不过,吃坚果也要注意适量和因人而异哦。

10977